图像体视学参数对脑膜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脑膜瘤是颅内第二大常见肿瘤。按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,大多数脑膜瘤被归类为WHO Ⅰ级病变,即良性病变,少数按局部侵袭性和非典型性细胞特征归类为WHO Ⅱ级或Ⅲ级病变,
脑膜瘤是颅内第二大常见肿瘤。按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,大多数脑膜瘤被归类为WHO Ⅰ级病变,即良性病变,少数按局部侵袭性和非典型性细胞特征归类为WHO Ⅱ级或Ⅲ级病变,即恶性病变[1]。MRI作为脑膜瘤首选检查方法,对肿瘤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,但目前尚无MRI图像体视学参数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研究。表面积密度代表单位体积内参考空间所测结构的表面积,反映肿瘤与周围组织接触的范围以及不规则程度,作为一种体视学参数对肿瘤生长的生物学行为进行量化[2]。因此,本研究利用体视学方法测定脑膜瘤MRI图像的体积及表面积密度,旨在探讨其与脑膜瘤良恶性的关系。
1 资料与方法
1.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4年5月~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82例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。纳入标准:①脑膜瘤诊断参考《现代颅脑肿瘤外科学》[3],均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。②首次发病,术前均行增强MRI检查。排除标准:术前肿瘤MRI图像少于两个层面。
1.2 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 Intera 1.5T Nov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扫描仪,头颈部联合线圈,扫描层面包括横轴位、冠状位、矢状位。扫描序列为T1WI (TR 440~490 ms,TE 15~20 ms),T2WI (TR 3300~4000 ms, TE 96~110 ms)。扫描参数:层厚4~6 mm,层间距0.8~1 mm,扫描视野:240×240,矩阵256×256,造影剂采用钆喷酸葡胺,静脉内团注0.1 mmol/kg。
1.3 体视学方法 在患者MRI图像全部肿瘤层面分别随机迭放印有关联方测格的透明胶片,见图1~2。为了计算方便,本研究将MRI图像比例尺缩小为实际一半,图像实际缩小倍数为4倍。使用体视学方法计数并计算肿瘤体积(V)和肿瘤表面积密度(Sv)。计数公式如下,其中式中ΣP为落于瘤体的测点总数;t为MRI扫描的切层厚度+层间距;a(P)为测格上每一测点相当的面积;ΣI为测线与所测结构交点总数,Lp为每个测点所关联的测线长度,ΣP′为参照面内测点总数。计数瘤体边缘测点和测线的方法:把具有一定宽度相互垂直的两直线表面边缘在事先确定的某一角(本文为右上角)交叉点看作真正的测点,再把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事先确定的某一面(本文为上面)边缘线看作真正的测线[2-4]。公式如下:
V=Σp·a(p)·t
图1 测点方测格测量肿瘤体积Figure 1 Measuring tumor volume by point measurement
1.4 病理分级 所有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均送我院病理科行病理组织学检查,根据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,
图2 测线方测格测量肿瘤表面积密度Figure 2 measuring tumor surface area density by line measurement
参考WHO脑膜瘤组织学分类标准进行肿瘤分级[1]:Ⅰ级,脑膜内皮细胞型、纤维母细胞型、混合性、砂粒体型、血管瘤型、微囊型、分泌型、富于淋巴浆细胞型、化生型脑膜瘤;Ⅱ级,非典型、透明细胞型、脊索样型脑膜瘤;Ⅲ级,横纹肌样型、乳头型、间变型脑膜瘤。其中Ⅰ级为良性组,Ⅱ级和Ⅲ级为恶性组。
1.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7.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,计量资料以均数±标准差表示,采用非参数检验和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,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2 结果
2.1 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 所有患者中,男性39例,女性143例,男∶女=1∶3.67;年龄最小6岁,最大82岁,平均(53.)岁。发病高峰年龄组为40~49岁,其次为50~59岁。除<20岁组及>80岁组外,各组中均呈现女性发病数大于男性,见图3。
图3 各年龄段发病情况Figure 3 Incidence of all age groups
2.2 病理结果 脑膜瘤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,WHO Ⅰ、Ⅱ及Ⅲ级脑膜瘤病理结果,见表1。其中,WHOⅠ级良性组共148例,WHOⅡ、Ⅲ级恶性组34例。
表1 182例脑膜瘤病理结果[n(×10-2)]Table 1 pathology of 182 cases of meningioma病理级别n占比WHO Ⅰ级.32 纤维型5530.22 脑膜皮细胞型3619.78 混合型4223.07 砂粒体型73.85 血管瘤型73.85 微囊型10.55 分泌型00.00 富于淋巴细胞-浆细胞型00.00WHO Ⅱ级3117.03 脊索瘤样型10.55 透明细胞型10.55 非典型 Ⅲ级31.65 间变型31.65 乳头状型00.00 横纹肌样型00.00
2.3 患者肿瘤部位分布情况 脑膜瘤的好发部位最多见于大脑凸面,其次是大脑镰及矢状窦旁,见表2。
2.4 脑膜瘤体积、表面积密度与病理分级关系 两组脑膜瘤体积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恶性组表面积密度高于良性组(P<0.05),见表3。
2.5 脑膜瘤表面积密度分布情况 进一步对良恶性组数据进行分析,分别计算良性组第85百分位数(P85)为5.60,恶性组第15百分位数(P15)为6.18,见表4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tsxytxfx.cn/qikandaodu/2021/0708/691.html
上一篇:基于图像的湘西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研究
下一篇:图像面积百分比测量的误差分析